盛天機械產品分類
專家解讀:綠色低碳-----混凝土行業發展主旋律
添加時間:2024-11-25 | 文章來源:盛天機械

劉娟紅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教授
記者:當前,綠色低碳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旋律,對于混凝土行業來說,您認為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方向是什么?
劉娟紅:行業發展的方向是大力推進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廣泛應用,實際上就是兩個方面——綠色和耐久。在實現路徑上,首先是鼓勵利用對混凝土性能無害的工業固廢加工砂石骨料和礦物摻合料,例如隧道洞渣制備機制砂石、尾礦機制砂石、尾礦微粉、石灰石粉等在混凝土中的應用。其次是結構混凝土性能上的耐久,也就是長壽命,這是“雙碳”背景下,混凝土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絕對不能以綠色為由,無底線摻加廢棄物來建造短命建筑。
記者: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低碳混凝土”概念首次出現在了國務院頒發的重磅文件中,這意味著什么?
劉娟紅:混凝土本身相比其他建筑材料比較低碳,低碳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一樣,不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混凝土品種,而是一種混凝土技術發展的理念和方向。
“低碳混凝土”在國務院文件中首次出現,意味著國家對混凝土行業發展的重視及期望和要求,不僅要承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對結構工程材料的剛需,還要承擔國家資源、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承擔“雙碳”目標實現的責任。例如控制和減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利用可利用的隧道洞渣、建筑垃圾、固體廢棄物生產砂石骨料和摻合料,節約能源、資源;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極大延長建筑物服役壽命;建筑物壽命從50年提高到200年,從長遠來看這也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記者:在走“低碳混凝土”發展路線過程中,當前我國面臨的困難有哪些?實施路徑有哪些?
劉娟紅:我國現代化建設起步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巨大,估計建設高峰期還要持續15~20年。目前,我國水泥、砂石和混凝土年產量均占世界總用量50%以上,需求量巨大,但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碳排放量大,這是客觀事實。我國必須堅定樹立低碳混凝土發展理念,發展過程中的困難主要是科技創新及產業技術體系的協同創新,加強與結構設計、建筑施工、工程檢測、驗收和管理單位的互動、交流,取得低碳發展的共識,在技術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監督中能夠協同推進低碳混凝土相關技術廣泛應用,更多建設低碳混凝土中試生產線、低碳混凝土試驗建筑、低碳混凝土長期觀測站,明確混凝土性能,保障和提升低碳混凝土工程的質量。